新闻动态

我校三项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4日]    阅读次数: []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受到表彰。我校刘池阳教授和范代娣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  此次我校共获得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由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负责的“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地质学系刘池阳教授负责的“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地质学系张小莉教授和罗静兰教授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的“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校经过10年积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方面的再次突破。  国家技术发明奖“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成果介绍  贰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西北大学  主要完成人:范代娣、马晓轩、朱晨辉、惠俊峰、米钰、骆艳娥  本项目属于生物化工领域,主要针对动物胶原蛋白的病毒隐患和免疫排异反应大等缺点,发明了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类人胶原蛋白)的新途径并开发了系列药械产品,使我国成为国际上首次能量产人源型胶原类材料的国家。本项目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壹等奖、第十九届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及国际发明家协会最佳创新奖,经陕西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认为“项目整体水平国际领先”。目前,生产的类人胶原产品分布全国25个省市,已在101家企业使用;医用产品已在118家医院使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成果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将类人胶原蛋白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成果介绍  贰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西安石油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池阳、任战利、李子颖、王震亮、王毅、吴柏林、徐高中、赵红格、李文厚、陈荷立、谭成仟、杨伟利、秦明宽、赵建社、蒲仁海  本成果采用多学科交叉、多矿种融合、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模式,以油气煤铀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对全球和东中亚典型能源矿产成矿域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在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矿)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和内在成因联系诸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填补了科技空白。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砂岩型铀矿、油气藏的研究深化、勘探成效和重大发现,已推动、带动和影响着多个部门和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综合调查、勘探、研究和发现。  该成果本项目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 项,成果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所依托的“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池阳教授被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同时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建设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培植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关键技术”成果介绍  贰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香增(主持)、张小莉(参与)、罗静兰(参与)  该项目创立了“早期原油充注、相势共控运聚、多期成岩改造、后期低渗成藏、早期控制晚期”的特低渗交替式石油成藏理论,揭示了混合润湿低渗孔隙介质中石油运移机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量化表征运移通道连通性特征的输导层模型。创新了低阻油层、高阻水层与常规油水层在多物源沉积汇聚、地层水矿化度多变油区交错共存区强非均质特低渗复杂储层地质-测井多参数多方法油、水层识别技术,创建了初次识别、二次识别、精细识别、定量识别的逐步识别组合模式,油水层识别率由不到50%提高到86%。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 27 项(授权 16 项),获软件著作权 1 项,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 14 项,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73 篇。近三年累计产油 212.5 万吨,新增销售额 123.2 亿元,为振兴陕北革命老区、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的整体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示范作用。